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9年,提升推进我市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科技科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提升推进为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贡献了科技力量,科技科技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成果作用日益彰显,全市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转化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提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60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交易额4813.89万元,科技科技同比增长10.84%;组织实施国、创新成果省、转化市科技项目99项,提升推进争取科技项目到位资金2618万元,科技科技带动企业投入资金6650万元,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28.77亿元。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名单显示,我市21项科技成果获奖,综合排名在全省21个市(州)中位列第3名。

  毋庸置疑,这是一张傲人的“成绩单”!

入库选中区图片3.jpg

  抓好科技项目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18日,雅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与以色列高端医学专家MorisTopaz(莫瑞斯·托帕兹)教授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和中以高端人才引智项目座谈会。双方将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以托帕兹教授和以色列驻成都领事馆为媒介,拟与以色列国开展多学科合作、职业技术教育、技术创新等更多领域的合作。

  无独有偶。雨城区益诺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比利时根特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团队、波兰、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等一批外国专家合作,参加了配套引种引进计划、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专利审定申报和配套栽培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了20余个软枣猕猴桃种植资源材料。同时,专家们还提供了全套的软枣猕猴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去年,我市组织申报7项“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并顺利实施,是我市全力抓好科技项目,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证明。

  在此基础上,我市去年共办理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23项,新颁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B类)12张,共计引进外籍高端专家64人次,涵盖了医疗卫生、农业种植、生态环保等领域。争取“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7项,获项目资金81万元。

  这些外籍专家的引进和项目的实施,也为我市“5+1”绿色产业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产业发展和科研密不可分,过去的一年,我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共组织实施国、省、市科技项目99项,争取科技项目到位资金2618万元,带动企业投入资金6650万元,产生经济效益28.77亿元,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按照省科技厅2020年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及工作部署要求,共组织申报各类项目73项,申请项目经费3322.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693.69万元。截至目前,已下达2020年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项,项目资金1025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跟踪已申报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组织推荐企业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2020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积极争取2020年度四川省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围绕我市重点产业,认真做好202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审批、立项、公示、下达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加大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管,不定期深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调研,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科技特派员正在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

市科技局相关人员到联系村名山区黑竹镇王山村调研指导工作

我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人员正在研发产品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

  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去年7月,我市举办2019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场培训会,专家们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及评价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值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支出的财务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培育规划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流程和财务管理等业务知识,有利于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这只是我市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的缩影。

  科技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主体,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我市在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方面也是下足功夫大做文章。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目前,全市有4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四川航空川西机器有限公司、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四环锌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龙头企业,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市大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健全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和企业建设市级研发平台,鼓励建设满1年以上的市级研发平台提档升级,申报省级研发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在雅转化、科技人才在雅服务。

  付出就会有收获。我市去年成功组建了四川省微晶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亿欣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雅安太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为我市高技术研发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市先后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星创天地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6家、雅安市碳酸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其他市级研发平台3家、市级孵化载体18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市共有65家企业的研发项目享受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收优惠,累计减免所得税额达1.6亿元,同比增长61.62%,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深化市校合作

  助力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

  去年11月28日,市科学技术局会同川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邀请园艺学院教授张勇到雨城区中里镇郑湾村开展软枣猕猴桃种植管护技术培训。

  张勇以“高标准猕猴桃种植园建设”为主题,详细讲解了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种植园的高标准建设及管理、种植园的排水和猕猴桃的病虫害预防。

  培训会结束后,专家现场考察了猕猴桃种植基地,对地形、土壤、位置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改土建园提出了相关建议,帮助当地农户在种植软枣猕猴桃方面找不足、补短板。

  “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就是要用到实处,助推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科技服务示范继续壮大,充分发挥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雅安服务总站5个产业部专家团队的作用,围绕“五雅”产业加强农业原始创新,特别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茶叶、花椒、黄果柑、枇杷、油茶等,加强品种引进、筛选、培育,为品种换代更新做好储备,目前,茶叶、花椒、枇杷、黄果柑、油茶等科技创新基地初具规模。

  扶贫先扶智。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市深化市校合作,围绕苹果、樱桃、枇杷、梨、蔬菜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川农大科技人才优势,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川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服务总站协助各县(区)共争取省级项目11个,到位项目资金470万元;实施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3个,项目资金3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5个,基地核心面积近2000亩,辐射面积10万余亩;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近40项,申报专利12个,极大促进了我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为了加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建设,2019年,我市组建了8个科技扶贫特派员服务团队,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积极争取省级科技扶贫项目12项,获项目资金500万元;建立科技示范户400余户,开展各类培训470余场,培训2万余人次,科技扶贫专项工作成效显著。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积极配合农业园区共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围绕“五雅”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川农大科技人才优势,充分发挥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作用,助推全市乡村振兴和科技扶贫。

  2020年,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切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彰显,让全市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郑瑶

分享到: